您现在的位置:内容 >> > 传奇sf >> 有个一寂静的白虎堂 >> 正文

有个一寂静的白虎堂

作者:admin 日期:2016-3-28 10:30:33 人气:
 沐着朝阳,浴着春风,我跟随着武陵源区作协“踏春魅力乡村”的采风队伍走进了白虎堂峡谷。峡谷入口逼仄,是一道天然石门。门口有一个断崖,悬挂着一帘飞瀑,高约数米,极为壮观。文友们情不自禁地来到瀑布前依次留影,把满心的欣喜和好奇写在脸上,定格在相机里。走过这道石门,我们便在峡谷里逆白虎溪而行,感受着早春的气息。和煦的春风早早地催开了峡谷两岸的野樱桃,白里透红的花朵像少女的笑脸,热烈欢迎我们的造访。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着身后瀑布的喧嚣,在峡谷里回荡。

  这是我第五次走进白虎堂。峡谷两岸的石英砂岩峰林依旧千姿百态,高高地耸立着;白虎溪依然清澈见底,静静地流淌着;峡谷中的通村道路照样在河滩中穿行,蜿蜒地延伸着。于是,之前几次走进白虎堂的情景便蒙太奇般地在我脑海中回放起来——

  我清楚地记得,第一次走进白虎堂是2008年1月5日。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,我同十多位文友结伴而行。当时,我来武陵源工作已经十八个年头,一直没有机缘走进白虎堂。

  其实,我早就熟悉白虎堂这个地名。在武陵源一中教书的时候,我有一个学生就家住白虎堂。他家境贫寒,连学费都凑不够,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杂费还是我帮他垫付的。后来,我又不断听人介绍了白虎堂的一些情况。总之,白虎堂给我的印象就是,自然条件恶劣,交通闭塞,经济贫困,文化落后。传说,白虎堂曾经还是猛虎出没的地方,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人在此发现过华南虎。我想,白虎堂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地名大概也与此有关吧。

  第一次走进白虎堂,我充满了好奇。交通的确差极了,一条通村道路居然就是在河滩里的鹅卵石上穿越,在蜿蜒的河流上频繁跋涉,在一人多高的芦苇丛中潜行。过往的人很少,只有两个马帮从我们身边经过。不过,峡谷两岸笋立的石英砂岩峰林让人似曾相识,与百丈峡、天子山、黄石寨等景区的峰林一样千姿百态,俊俏秀美。峡谷中静静流淌的溪水清澈得直视无碍,与金鞭溪水毫无二致。白虎堂的自然美景吸引着我们一行不知疲倦地前行。

 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白虎堂村的朱家坡。这里有十多户人家,清一色老木屋,长年失修,有些破败的样子,其中有六七户人家关门闭户,外出打工了。我们为几户贫困户献了爱心,捐赠了一些钱物。一边是美丽的自然风景,一边是贫困的山里群众。这个尴尬的现实告诉我们,白虎堂人为保护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作出了巨大的牺牲。

  这年秋天,我与家人及几位朋友一起第二次走进了白虎堂。目的地本是白虎堂的周家峪,由于中途下雨,我们只得在周家峪入口处一个养羊人的窝棚里躲雨。等了将近两个小时,雨才停下来。由于时间关系,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到达周家峪的计划,半途而回了。

  2011年2月,作为武陵源区文联主席,我与武陵源区几个文艺家协会的主席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。这是我第三次走进白虎堂,目的地就是周家峪。当时,春天还未来临,不过沿途的山茶花已经吐露出春天的气息。在山腰上有十多户人家,一律是旧木屋。房前屋后都是绿油油的油菜,还未开出金黄的花朵。

  我们在这里流连了很久,因为这里不仅是一片绿色的家园,而且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。1934年冬天,这里成立了一支十多人的白虎堂游击队,也就是著名的大庸北固乡游击队的前身,他们打破了白虎堂千百年来死一般的沉寂。1935年,这支游击队加入了贺龙的红军队伍,从桑植刘家坪出发,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。走出白虎堂的十多名红军战士,最后只有周家峪的许义华一人活着回到家乡,他的战友们都先后牺牲在了长征途中和后来的其他战场上。我们登上周家峪背后的金仙山,拜谒了山顶的金仙庙,因为这里就是白虎堂游击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。白虎堂的那十多位红军战士,他们当初义无反顾的出发,就是要为人民打天下,让更多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人民过上富裕和安宁的日子。如今,他们的远大理想已经成为我们的现实生活。

  2015年冬,我与单位同事一行第四次走进白虎堂。我们跋涉了两个多小时,到达了白虎堂村最远的陈家院子。由于长途跋涉,道路湿滑,我们一行十多个人个个汗流浃背,我们在一户农家燃起大火,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汗湿的衣服烘干。

  “照合影啊!”几位文友高声呼唤着。我被这洪亮的声音从遐思中唤醒,才意识到自己已远远地落在采风队伍的后面。于是,我放开脚步追上前去,站到合影的队伍里去。

  合影之后,我们返回位于白虎堂峡谷入口处的村部召开座谈会。座谈会上,白虎堂村的村主任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。据介绍,白虎堂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,分布在朱家坡、胡家坡、周家峪、陈家院子等村落。全村共有400多口人,大部分村民都陆陆续续自发迁出白虎堂,只有不到50位留念故土的老人还常年居住在白虎堂。其实,我先后几次走进白虎堂,基本上到达了白虎堂村全境。

  白虎堂村属于武陵源核心景区一级保护区,除了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,不能发展生产,不能兴建公路,不能狩猎,不能砍树,不能从事旅游开发,属于自然萎缩的村庄。因此,20多年来,白虎堂村民失去了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机会,只能自发地陆续迁出白虎堂,客居武陵源城区,常年外出务工以养家糊口。

  如果说武陵源五大门票站内的核心景区是一本精美的画册,那么位于武陵源五大门票站外的百丈峡、宝峰湖、黄龙洞就是这本画册的漂亮封面,而白虎堂应该就是封面内的扉页,虽然至今属于旅游开发的空白,却又被赋予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深刻内涵。

  根据武陵源区的“十三五”规划,白虎堂将兴建一座人工湖,既可以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,为城区提供优质饮用水资源,又可以形成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绝美自然风光,将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  八年前,我曾经在一篇散文《一个正在萎缩的村庄》中预言:“在白虎堂村庄的大门关闭的时候,白虎堂景区的大门将同时启开。”今天,我更加坚信,白虎堂旅游景区的大门距离敞开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,白虎堂的寂静将会再次被打破。



对于复制转载文章申明:为了尊重著作人的成果,复制本文内容请带上来路地址,www.shunlow.com 谢谢!
网站首页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www.shunlo.com(视频频道) 友情连接QQ: admin@shunlow.com 网址: www.shunlo.com  页面执行时间27.0000秒 查询数据库5019次